根據聯合國貿易統計局2013年全球貿易統計資料顯示,美國依然是世界最大的運動防護用品器材進口國家,進口金額為17億2,000萬美元;中國大陸則是最大出口國,出口金額高達41億1,500萬美元。另根據GIA分析,2012年全球運動防護用品產值為64.6億美元, 去(2014)年達到76億美元,其中以競技、輪類及球類防護用品為市占率最高的三大產品,產業規模分別達到18.1億、15.5億及14.2億美元。
而BCC Research 2013年的研究報告,美國運動防護用品市場在2012年達到18億美元的市場規模,2013至2018年每年以2.6%的速度成長,預計2018年將達到21億美元。其中以摩托車及自行車防護用品為兩大主要產品,2013年已達到7億3,000萬美元的銷售額,市場每年也以1.5%的速度成長,可望於2018年達到7億8,600萬美元;美式足球運動防護用品每年則以8%的速度成長,從2013年的3億4,500萬美元,將成長至2018年的5億500萬美元,市場成長最快速。
運動防護用品 全球銷售發燒
去年美國運動球鞋、相關配件及器材進口,主要是以中國大陸、加拿大及墨西哥為主要進口國,進口金額分別為394億、303億及250億美元;出口方面則以加拿大、墨西哥與中國大陸為前三大國,出口金額分別為275億、200億及93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自中國大陸出口的部分,有很大的比率是美國品牌由臺灣廠商接單設計(ODM),再於中國大陸製造,品牌利潤還是由歐美大廠所掌握。
棒球迷們都知道美國職棒大聯盟是全世界棒球運動的最高殿堂,但卻不知道臺灣製造的棒球護具早已攻進大聯盟市場,許多知名球星都鍾情使用MIT護具,原來的供應商通德興業也已入股美國知名棒球護具品牌All Star baseball Gear。通德興業的護具產品共有140項專利,除供應大聯盟外,美國各級棒球隊也是MIT精品的愛用者,這些掛著All Star商標的護具,保護職棒選手不因場上的激烈衝撞與對決而受傷。
職業運動市場 導引設計新趨勢
美國職業運動市場越見龐大,各隊也無法再承受越來越多的選手因受傷而造成長期缺席,無論是對於運動防護用品的使用以及防護員的培訓,都有急迫改善的需求。目前運動防護產品的新市場發展趨勢包括:
一、舒適防護設計:強化選手穿著的舒適感及防護功能,著重防護用品的吸濕排汗、乾濕度調節、抗靜電、輕便、防風及防水等功能,代表的技術有Oldo的一體成型無縫貼合技術、FALKE的人因技術、Schoeller研發出來的C_Change微氣候溫濕度感知調整技術,以及 Gore-Tex開發的透濕防水布料等。
二、穿戴科技應用:慢跑運動已是全球最熱門的運動,將穿戴科技應用於慢跑服及鞋也已成為重要的商品趨勢,其所應用的科技包括:資訊娛樂及溝通、行動與回應、GPS定位偵測及生理感應監測等。著名的商品如Nike與蘋果電腦所合作的「Nike+」的APP,除能讓慢跑者在運動中盡情享受數位音樂,同時還可監控運動效能、身體機能反應。
三、生態環保題材:各大知名品牌開始將天然素材(竹纖維及有機棉)運用於運動服飾及護具製作中。如竹子生長周期約二至三年間,因栽種砍伐對於自然生態影響不大;有機棉由栽種到採收皆避免使用人造化學肥料,對於人體的健康及環境保育助益甚大。
四、醫療工程導入:運用人因運動及醫工臨床分析以提高設計能量,導入運動醫學及3D設計等元素。
五、極限運動普及:極限運動在全球方興未艾,如:懸崖跳傘、極限滑雪、跑酷運動(Parkour)及極限單車等,對於具高科技性、滲透性及強大運動性的產品高度需求,不斷刺激著廠商生產出更具保護性、高運動效能又兼具美觀的護具產品。
MIT產品除擁有多國專利權外,更因為質料輕、具高度安全性及加入流行元素而廣受美國棒球隊歡迎,加上善於利用臺灣廠商特有的快速反應及客製化優勢,成功成為運動護具產業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