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自行車產業經歷60多年發展,政府把關嚴格,制定各項準則為業者行銷的依據,例如:未獲得政府許可,自行車生產廠商不能隨意提升價格;不管是獨家代理或是經銷商的利潤,包括代理商的佣金不應超過售價的15%,導致印度自行車製造公司平均僅有約3%至4%的利潤率。
過低的利潤無法吸引新業者投入自行車產業,長期以來僅有Hero Cycles、TI Cycles(Hercules and BSA Brands)、Avon Cycles和Atlas Cycles等四間主要廠商。目前,印度自行車產業以Punjab省的Ludhiana地區為中心,約有1,500家自行車或零件工廠,總雇用人數達25萬人,每年自行車產量約1,600萬輛。
競爭激烈 品牌行銷因應
印度自行車產業相當競爭且產品差異化小,因此成本控制成為競爭優勢的關鍵。由於市場競爭大,又具高固定成本、產品變異小,老廠相對新進者而言,有極大的成本優勢,這讓印度自行車產業成為進入障礙極高的產業,TI Cycle等前四大廠商,占據超過80%的印度自行車市場,其他小廠牌及進口品牌僅能瓜分剩下不到20%的市場;也因為差異化不大,各廠多採取多品牌行銷策略,根據不同市場區隔,分別推出主品牌與次品牌。
印度為世上僅次於中國大陸的第二大自行車生產國,也是第二大自行車銷售市場,規模一年約為1,550萬輛,總銷售金額約為700餘億盧比(約12億美元)。以量而言,約占世界市場11%,銷售額則僅占4%,顯示印度市場仍為價格導向的低價市場。不過,印度自行車市場價格敏感度高,大部分的自行車售價在3,000至6,000盧比之間。隨著印度經濟快速成長,價格在1萬5,000盧比以上的自行車高端市場快速成長,平均每年以20%至25%速度成長。
整體來說,印度都市化程度尚低,仍有約67%的人口居住在鄉下地區,其基礎設施差,道路大多沒有柏油或水泥路面,每當雨季過後,狀況普遍不佳。因此,印度鄉下地區機動車輛少,主要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顯示自行車在印度仍被當作交通工具,尚未進入休閒階段。
購買力增 知名品牌進駐
而在都市及發展快速的地區,印度消費者的購買力則不斷增加,逐漸有能力購買動力車輛。不少全球自行車品牌被吸引到印度市場,除了印度本土品牌外,國際知名品牌也紛紛透過代理或是直接進入印度市場。目前,Firefox、HLX-NMC、巨大(GIANT)、Trek(透過Firefox經銷)、LA和Cosmic等國際品牌都是在印度受歡迎的自行車品牌;臺灣品牌GIANT在高價市場的市占率極高,中國大陸的HLX-NMC專注在兒童車、玩具和登山車,旗下的Cosmic則致力於淑女車、變速車和BMX方面。
而消費者喜好也逐漸改變,都市的兒童喜歡花俏、新形式及有變速的自行車,加上都市消費者購買力較高,所以販售較多高價品,變速和有避震器的自行車為銷售成長最快的產品。相對的,二、三線城市就是價格敏感度高的市場。此外,大都市的消費者喜好在整潔、具有多型號、不同品牌,並有良好售後保證的大型展示店購買自行車。二、三線城市除了品牌外,經銷商的信譽同樣重要。
印度自行車市場受到生產量、國際競爭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碰到市場不振的衰退時期,各家業者會因應市場狀況調整生產量。不過,隨著大眾愈來愈重視環境污染和健康,消費者意識升高,是對自行車市場有利的因素。
創新至上 維持競爭關鍵
自行車業者面臨的另一挑戰,為公共交通日益改善,例如公車和火車,通常價格低廉且方便轉乘。加上愈來愈多的消費者騎乘摩托車,使都市自行車市場受到壓抑,業者均面臨產業必須升級的嚴苛挑戰。另外,由於過去印度自行車業利潤太低,業者沒有能力、也不願意投入研發,導致技術落後其他國家一大截。在此情形下,印度業者為了保持競爭,「創新」成為生存的要件。同時,業者也要求印度政府制定自中國大陸進口自行車的最低底價。
目前,臺灣業者對拓銷印度自行車市場的態度並未非常積極,多數業者對印度業者的印象多為善變、難以溝通。事實上,因為文化與習性迥異,世界其他國家廠商對與印度業者的合作,也多持保留態度。但印度市場和其他國家市場特性完全不同,加上語言、風俗、習性的差異,以臺灣中小企業資源,實難自行有效拓銷,與印度業者合作共同拓展印度市場,不失為一項可考慮的方式。而印度自行車業者正處於發展瓶頸,各大業者目前亦期望在自行車零件、模具、合金管材等方面,與臺商加強合作。
由於語言、風俗、習性的差異,臺灣業者若想進軍印度自行車產業,和當地業者共同合作,不失為拓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