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處指出,由於家庭結構轉型帶動消費習慣轉變,我國超級市場近年積極展店,加上以鮮食主題、集點活動強化行銷,並導入多元支付,有效提升消費便利性及客群黏著度,營業額自92年來逐年攀升,到107年已達1,985億元,平均每年成長5.2%,高於整體綜合商品零售業的3.9%,108年前11月營業額更達1,901億元,全年營業額可望突破2,000億元。
根據流通快訊超市店數統計,108年11月底超市達2,286家,較98年底增加917家,其中全聯989家居首,其次為美廉社699家,頂好208家;展店速度以104年及105年最快,分別較上年度增加142家及200家,108年整體展店速度放緩,至11月底僅較上年底增35家,主因部分地區型超市退出市場所致。
在販售商品方面,107年超市商品販售結構以「食品及飲料」為主,占69.4%;「家庭器具」次之,占14.3%,「藥品及化粧清潔用品」再次之,占8.5%,衣著及服飾品配件等其他類別所占比重皆不及5%。與105年比較,「食品及飲料」因持續強化生鮮及即食食品之販售,增加4.8個百分點;「藥品及化粧清潔用品」亦增加0.9個百分點,其餘商品占比則相對縮小。
在電商經營方面,107年超市透過電商進行銷售家數比重為27.6%,經營年限以1年~未滿3年為主,顯見超市在拓展電子商務方面仍屬起步階段,未來仍具發展空間。
統計處進一步分析指出,108年超市業者經營困境以「勞動成本提高」占82.8%為首,「價格競爭激烈,致毛利偏低」占65.5%居次,「電商搶食市場」占55.2%再次之。與105年比較,「電商搶食市場」大增38.8個百分點最多,顯示電商崛起,超市同受衝擊;「勞動成本提高」則因基本工資調漲,增加31.9個百分點;「價格競爭激烈,致毛利偏低」則減少23.6個百分點,顯見勞動成本提高為超市的首要經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