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的農林漁牧產值達新台幣777億元,是全國第一大農業縣。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雲林縣除了透過國際食品展向東南亞國家推廣優質農產品,並推動清真食品認證機制,讓雲林的加工食品能進入東南亞廣大的穆斯林市場。縣府還大力推動各項友善措施,協助新住民能融入台灣社會,成為政府新南向政策的一大助力。
『新南向創新局,GO!GO!GO!』
李進勇:『台灣的經貿政策既然已經很清楚的是「新南向」政策,各行各業、政府部門、民間機構都應該要有所因應、有所準備,』
◎全台最大農業縣 雲林響應南向
雲林縣是全台灣最大的農業縣,雲林縣長李進勇表示,追隨中央的新南向政策,雲林縣也前進東南亞,已2度率團到馬來西亞、新加坡訪問,2017年9月並台中市合作,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參加國際食品展,向東南亞國家推廣雲林的優質農產品。李進勇:『為了能夠打開東南亞的市場,尤其東南亞國家很多都是穆斯林的國家,所以這一點是我們的重點,那個市場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要推廣,也許是從馬來西亞,做一個敲門磚,我們希望在這邊能夠先立足之後,然後以為跳板行銷到穆斯林的國家去。』
李進勇指出,畜牧與水產養殖也是雲林縣的強項,縣府會全力協助業者南向。李進勇:『他們也很希望引進我們農業的技術,我們幾次參訪,他們對我們的畜牧業是很有興趣的,尤其是養鵝、產養台灣鯛等等,是非常有興趣。年輕的農民,不管是從事農業種植或畜牧養殖等等,我們也鼓勵他們到東南亞去發展。』
在李進勇率團訪問馬來西亞後,馬國也派出首相特使張慶信數度率團回訪雲林,考察雲林的畜禽、水產養殖、水果等農業技術。張慶信說,農業是馬來西亞的主要經濟基礎之一,但因土地面積大,多屬傳統耕種,希望能向雲林學習更精緻的農業技術,帶回馬來西亞,協助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張慶信:『對於台灣的農業非常感到興趣,因為台灣的每一個農產品都一直在提升,一直都在研究,就像台灣鯛這麼好的產品,魚鱗可以拿來做眼角膜,所以非常值得我們馬來西亞學習。』
◎建立清真認證 助食品外銷
另外,為了讓雲林的加工食品能順利銷往南向國家,打入穆斯林市場,李進勇說,縣府已著手建立「清真認證」機制,雲林縣已跟馬來西亞雪蘭莪州政府下的清真認證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協助在雲林縣成立清真認證據點;另外,雲林縣也與馬來西亞聯邦政府接觸,希望讓雲林縣也能參與馬來西亞政府所主持的清真認證。
◎攜手3科大培育人才 南向加一把力
除了農業之外,李進勇指出,雲林也希望在人才培育的部分,能夠為新南向政策多加一把力,雲林縣有雲林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及環球科技大學等3所科技大學,東南亞學生已達500至600人,縣府並與3所科大攜手前往馬來西亞進行產官學交流,希望吸引更多當地學生來台,讓他們完成教育回到母國後,可成為雲林拓展東南亞市場的重要支持力量。
虎尾科技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長郭文凱指出,虎科大與縣府曾合辦農業大學,可藉由相關成功經驗南向,打響雲林農業的名號。郭文凱:『我們雲林就是農業首都,我們學校之前也跟縣政府合作辦農業大學,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模式,我們學校或許可以把農業大學的模式向東南亞推展,也剛好符合我們農業大縣的訴求。』
◎營造新住民友善環境 為南向添助力
雲林縣的新住民約有1萬5千多人,占全縣人口的2.1%,新住民大部分來自東南亞地區。李進勇表示,雲林縣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新住民友善措施,包括設置「雲林縣新住民多語服務網」,提供教育學習、社會服務及福利、職業訓練、歸化、醫療保健、警政等各項服務,縣府及縣內鄉鎮戶政事務所,也提供單一窗口為新住民服務,希望讓他們感受到台灣社會的友善與尊重,能融入台灣社會。
從越南嫁到雲林近10年的吳氏深,育有兩名罕病子女,她表示,單一窗口的設置,讓新住民們感受到縣府的溫暖照顧。吳氏深:『早期先來雲林縣的姊妹,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難,但沒有一個單一服務窗口可詢問,幸好雲林縣政府有看到我們的需求,現在各個戶政都有一個單一窗口為我們服務,實在太好了。』
李進勇:『其實這些新住民朋友跟他們母國之間,跟他們親戚也都彼此還有聯繫,所以透過這樣一個傳達訊息「台灣是一個尊重的社會、是一個友善的社會」,也可以建立彼此兩國之間友善交流,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為我們的新南向政策,其實也示範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新南向是政府全力推動的重大政策,除了雲林之外,各地方政府也都積極找尋自身於新南向的最佳利基。就如蔡英文總統所言,新南向政策不只是中央層級的政策,需結合中央、地方政府、國會、政黨,以及產業界、學術界、NGO及所有民間團體的力量,使新南向能夠成為全民運動,建立台灣和新南向國家多層次、多面向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