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大突破 可產維生素B1高含量農作

   Release date: 2017-05-10     Source: 中國時報    Author: 楊騰凱    Hits: 207    
Note: 中研院研究團隊首度發現合成過程中的重要酵素,補上植物合成路徑的最後一塊拼圖,結合現代遺傳工程技術,可望生產出維生素B1含量高之農作物,不僅可提高植物本身的生長效率,另一方面讓人類從作物中攝取到維生素B1,有效補充營養素。
中研院研究團隊首度發現合成過程中的重要酵素,補上植物合成路徑的最後一塊拼圖,結合現代遺傳工程技術,可望生產出維生素B1含量高之農作物,不僅可提高植物本身的生長效率,另一方面讓人類從作物中攝取到維生素B1,有效補充營養素。
 
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明勳表示,植物會先在葉綠體內合成帶有單磷酸根的維生素B1,再經去磷酸化後,才能進一步在細胞質內合成具有活性,能發揮效果的雙磷酸維生素B1。
 
過去學界普遍認為,將單磷酸維生素B1去磷酸化的酵素,應該也位於葉綠體或細胞質內,但此次謝明勳與研究團隊透過研究首度證實,去磷酸化的酵素其實位於粒線體內,原來植物細胞合成維生素B1的完整路徑橫跨了葉綠體、粒線體與細胞質。
 
謝明勳指出,維生素B1可促進代謝,有助於植物生長,研究也證實,生長稀疏、顏色又偏淡綠色的阿拉伯芥突變株,在外加了維生素B1後,可以恢復成與野生型相同的深綠色,且生長更茂盛,未來可望與現代遺傳工程技術結合,生產出維生素B1含量更高的農作物,不僅生產效率更高,收成後更可作為人類補充該營養的糧食來源。
 
中研院表示,動物無法自行合成維生素B1,必須從食物中攝取,一般穀類作物維生素B1的含量都偏低,以水稻為例,稻穀維生素B1主要都貯存在米糠裡,人們平時吃的白米飯維生素B1含量反而不多,若想攝取到稻穀裡的維生素B1,須改吃糙米飯,未來可望透過對維生素B1合成基因研究,讓整顆稻穀都含有高量的維生素B1。
 
研究成果已於5月6日刊登於國際知名的《植物期刊》(The Plant Journal)。 
 
Reward
 
More>Related產業動態

Featured
Recommended產業動態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