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動二輪車在今年逐漸展現熱潮,除了既有的電動(輔助)自行車市場依舊熱絡之外,電動機車也在GOGORO降價並提供分期與中華汽車推出第一年免付費還可取得補助款的促銷方案中激出買氣,甚至也逐漸概分出廣設交換站與快充站兩大動力補充系統,而處於隔岸觀火的國內三大機車廠,也正拭目以待,電動機車是否會因此形成氣候侵蝕國內機車市場,今年將是關鍵的一年。
經濟部工業局補助推動的電動機車,第一階段吸引十幾家大小廠商投入研發認證,但銷售數字與成本卻不成比率,甚至銷售金額都不足以支付工廠生產費用,遑論投入的研發、人力與廣宣等的花費,及至去年補助國產電動機車第一階段的實施就又刷掉多家業者,目前市售車款也將於明年底前到期,再過去即要通過第二期的國產化(包含電池芯)認證才能取得補助,這對國內銷售電動機車將是個大變數。
由於節能減碳與新能源是即將接手的執政團隊所重視的產業發展,因此如何維續國內電動二輪車的推動與發展,也有許多措施等待解套,如電動機車的國產化補助牽涉甚廣,除了國內電池芯業者寥寥可數之外,國內市場規模小價格高居不下、耐用度、良率問題等都將緊緊掐住整車廠的脖子,最重要目前國際上穩定度高的電池芯幾乎是日韓的天下,國產電池芯技術性是否可與日韓媲美仍是個問號,在這限制下整車廠如何透過市場機制提升國內電動機車技術,況且占有大比率的鋰電池價格也無法調降,這對國內電動機車的整體長遠發展未必是好事。
國內電動機車的發展在依循國際定調鋰電池為動力電池後,雖然在補助政策與推動上仍有許多不足與阻礙,但最起碼整體架構都已逐漸成熟,所以大方向應該續推鋰電池的電動機車,而在現有車廠的努力下今年成績應該可提升,後續則端看三大車廠何時真正投入電動機車市場,才能在國內看到更普及與更完善的騎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