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采實業的咖啡紗機能布,打進全球超過110個服裝品牌的供應鏈,招來競爭者模仿抄襲、低價搶市。但興采堅持友善環境、帶給人類更美好生活的永續價值,強攻研發、打造品牌,讓全球看見臺灣的創新力。
泡一杯咖啡提神醒腦,是全球十多億人每日必做的事。但這十多億人當中,只有興采實業董事長陳國欽拿泡完咖啡後的廢棄咖啡渣,研發出除臭、防曬、速乾的咖啡紗,成為全球獨創的環保機能性布料。
陳國欽談到咖啡紗的發明,歸功於「聽某嘴、大富貴(聽太太的話會大富大貴)」。喜歡戶外運動的他,有一回爬完郊山後,直接與太太賴美惠會合,一起喝咖啡、準備看表演,卻被賴美惠嫌棄滿身汗臭味,要他跟咖啡店家索取有除臭功能的咖啡渣往身上抹,看看能不能減少汗臭。
結果太太隨口說說的一句話,聽進陳國欽的耳朵裡,有了「把咖啡穿在身上」的點子。那時已經投入開發防水透濕機能性布料的他,領著公司研發部門研究咖啡渣的除臭效果,將咖啡渣進行奈米加工,結合由回收寶特瓶製成的聚酯纖維,做成咖啡紗。
原料零廢棄 創造藍色經濟價值
在陳國欽眼中,別人不要的咖啡渣滿身都是寶。他說,人們為了飲用咖啡,將咖啡豆烘焙、磨碎,用熱水沖泡後,用過的咖啡渣通常馬上被丟棄,若要再加以利用的話,頂多就是烘乾做成除臭包,或拿去堆肥。
但是興采研究團隊發現,生咖啡豆經過160至230度的高溫烘焙後,造成豆子裏裏外外產生細微的孔隙,而1公克咖啡渣的孔隙表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當孔隙被抽掉附著其中的咖啡油、雜質後,就像黑洞一般可以迅速吸附異味分子、汗水,而且還能有效率地揮發水氣,以及折射或散射太陽。
咖啡渣展現除臭、防曬、速乾的優異機能,非常適合發展機能布。而原本被丟棄的咖啡渣能被回收利用,加上不需再使用大量能源進行碳化,比起竹炭更具零廢棄、減碳的環保價值。
因此,興采從2005年開始研發咖啡紗,總共投入四年時間、花費6,000萬元,改良出第八代的咖啡紗,才終告成功,在2009年推出「S.Café®」品牌的咖啡紗,並陸續獲得美國匹茲堡、德國紐倫堡、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發明大獎,引起業界關注這項全新的機能布材料。
興采發展「S.Café®」品牌時,借鏡「intel inside」凸顯使用intel晶片增加電腦運作可靠性的品牌概念,將興采保護全球環境的企業精神與文化,以及重視研發、永續概念、機能表現,注入「S.Café®」品牌,並採取聯合品牌(Co-brand)的策略,使得咖啡紗布料成為成衣產品的心臟,讓成衣缺了它就無法滿足穿著舒適性的眾多機能,取得終端消費者、服飾品牌大廠的認同與支持,目前超過110個國際與國內服飾品牌大廠,購買興采的咖啡紗,製成鞋墊、發熱衣、涼感衣、外套、袖套、內衣...等各式商品。
如今興采的咖啡紗已經進入第十代,並增加保暖效果的科技保暖棉、帶來涼感的冰咖啡紗,以及由咖啡渣萃取咖啡油製作的環保泡棉、薄膜等系列創新產品。
「做咖啡紗的咖啡渣原料,都是我們員工在上班途中,順道去跟超商、咖啡店回收要來的。」陳國欽說,興采在製程上全部使用天然瓦斯,而且咖啡渣、寶特瓶全部是回收再利用,所以咖啡紗是完全符合「藍色經濟」的環保產品。
藍色經濟倡導從學習大自然的創意,創造更多永續價值、獲利收入的新商業模式。提出藍色經濟的企業家剛特.鮑利(Gunter Pauli),自從認識興采的咖啡紗後,在他的演講與著作中都會提到咖啡紗的發明,讓興采時不時接到來自國外詢問咖啡紗的電話或電子郵件。
研發拚領先 傳遞臺灣善力
興采在啟動機能布的研發後,陸續爭取政府相關技術轉型升級、資訊應用、電子化營運、品牌等計畫的輔導資源,培養競爭力。
研發新材料的應用,成為興采致勝市場的實力。「我們雖然是傳產,但每年投入研發的經費占比,就跟科技業一樣,超過總營收的3.5%。」陳國欽表示,任何一項新產品若能被市場肯定,不久會面臨其他人的模仿抄襲、低價競爭,「市場很多人拷貝做咖啡紗,但是興采不怕被拷貝,因為有新材料進來,興采可以透過已經建立好的研發SOP,加快研發速度跑在他們前面,墊高了障礙。他們可以進來這個領域,但追得很慢。」
全球服飾品牌使用的機能布,約有七至八成來自臺灣,而臺灣紡織業的利基,在於機能布的研發與供應。陳國欽強調,臺灣是世界紡織業的矽谷,尤其現在大家因為生活需要發展更多友善產品,造福更多人,紡織業者更應該為了人類各種真善美的福祉,發明能兼顧永續、降低成本、穿著舒服的布料,把臺灣美好的力量推進到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