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農業國家,60%的人口都和農業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印度農業部底下的農業合作部是負責發展農業的組織,該組織制定政策和方案,並透過執行使用土地、水、土壤和植物資源的最佳方法,以幫助農業成長。過去幾十年中,印度農業部門從土地、水和陽光中取得大量的改良資源,所有生產的農作物皆以滿足本身對糧食、飼料與燃料的需求。目前,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豆類生產國和第二大的米、小麥生產國,也是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糖生產國。
技術開始突破 農業有未來
印度農業的幾種傳統步驟已開始機械化,使用柴油、馬達和幫浦是如今公認的農田灌溉方式,植物防護、收割和脫粒的相關活動,在灑水機和曳引機的幫助下,也開始轉往自動化。有些人在農場使用更新的優化產出方法,包括採用新技術以節省成本和時間。根據農業部統計,農業工作者和畜養動物耕作者已從1971至1972年的63.5%,下降到2012至2013年的15.67%,使用曳引機、耕耘機和發動機的比例則從36.51%提升到86.33%。農業勞動力和維護耕作動物的成本增加,也是導致經營農業採用更多曳引機的部分原因。儘管較新的農場技術,例如免耕、提高種植、精密耕作或噴灑灌溉方式,已增加對農業機械化的依賴程度,製造了全球三分之一曳引機的印度,農業機械化仍處於起步階段,使用者還是低於韓國、日本和美國等國家的平均數。農業部透過多項計畫,促使農業機械化,在第十二個計畫中,提出致力農業機械化的次級任務(Sub-Mission),包括訂製租用(custom-hiring)農業機械,希望提高農業機械化的範圍,並擴及小農民。
由印度工業政策推廣部門(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Policy and Promotion, DIPP)公布的數據顯示,2000年4月到 2014年4月的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流向農業服務和機械的部分,分別為16億9,996萬美元與3億5,968萬美元。最近幾年主要的投資包括Escorts曳引機製造商在「2014年南非最大型農業展(Nampo)」推出Heritage農作曳引機;Hindustan可口可樂與Jain Irrigation公司計畫於十年內在Unnati專案的第二個階段投資五億盧比(約826萬美元),這個專案將能幫助農民種植更多芒果樹。
政府推新措施 助農機發展
印度政府了解農業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採取使該產業能持續發展的若干措施和方案。其中較值得注意的,是Rashtriya Krishi Vikas Yojana(RKVY)、 國家糧食安全計畫(National Food Security Mission, NFSM)、國家園藝計畫(National Horticulture Mission, NHM)、Gramin Bhandaran Yojana、油籽、豆類、棕櫚油和玉蜀黍的整合方案(Integrated Scheme of Oilseeds, Pulses, Oil palm and Maize, ISOPOM)等。東北地區發展部(The Ministry of Development of North Eastern Region, DoNER)也準備展開今(2015)年財報年度總投資額8,788億盧比(約1,453萬美元)的七個新方案,包括道路建設、灌溉工程和更新電氣設備等,灌溉系統方案被預定用來幫助東北農村地區的農業部門。
農業增長緩慢的印度,因為三分之二人口的就業和生存直接依靠農業,而當地的農業生產方式既不經濟亦不環保,加上灌溉系統維護不利與缺乏服務業的普遍支持,造成印度農產品產量仍然較低;惡劣的路況、欠發達的基礎設施和繁冗的行政規定,也令農民的產品無法及時、順暢地進入市場。現代農業生產方法和技術的普及率較低,對於大量中小農戶而言,農業機械化過於昂貴,不切實際,但農業機械化確實具有扮演提高農業生產力,以及改善農村就業人口的重要角色。
有效開拓市場 聘當地顧問
雖然機械化改善了印度某些特定的農業區,但印度依然處於金字塔的底端。未來如果印度政府能提出具體措施,推動農民採用高效率的農業機械化做法,農機市場將頗具潛力。而進入印度農業機械市場有幾個重要的因素,包括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價格、快速的備用零件運送能力,以及聘請當地的顧問。選擇當地熟悉進口法規的知名企業作為代理機構,這些代理商或分銷商能夠有效獲得市場資訊,國外製造商將能透過他們抓住商機。
想打進印度農業機械市場,必須選擇當地熟悉進口法規的知名企業作為代理機構,這些代理商或分銷商能夠有效獲得市場資訊,國外製造商將能透過他們抓住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