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展區將完整呈現遠洋漁撈、養殖、水產加工及生技等最新產品及技術,規劃「漁撈工具及技術區」、「養殖區」、「水產及加工品區」、「水產加工設備暨技術區」及「漁產業生技區」,另今年展覽特色之一為以展中展方式成立「臺灣國際休閒釣具展」,以此建構「漁撈、養殖、水產、釣具」4大展出領域,完整呈現漁產業完整供應鏈。
臺灣豐富多元的魚類資源,造就台灣沿近海漁業發達,也奠定了台灣遠洋漁業發展的穩固基礎,成為全球少數可兼顧遠洋及近海漁業的國家。全台漁業年產值大約新台幣1,000億元,遠洋漁業年產值居全球前三位,其中鮪延繩釣產業規模全球排名第一,作業漁場遍佈世界三大洋區。另臺灣在水產科技產業具有強大潛能與優勢,在新品種開發、種苗培育、繁殖與生產、養殖管理技術、飼料生產、漁產加工等策略,皆已發展完整之水產養殖產業技術,並積極朝向基因轉殖水產生物產品功能與商業價值發展,前景可期。
臺灣國際漁業展(TIFSS)為全臺唯一國際漁產業展示平台,主辦單位外貿協會除將全力動員全球63個海外駐點,洽邀各地重量級買主與參展商媒合採購外,展覽期間亦將首度與國際知名媒體共同舉辦國際產業論壇,邀請國內外重量級講師剖析最新產業市場趨勢,促進國內外專業人士交流。
英國農民、環保和消費者團體敦促政府在《貿易法案》中增加保護食品標準
上週《農業法案》(Agriculture Bill)修正案未能在英國下議院通過,由英國農民工會(NFU)領導的農民、環保和消費者團體繼續向英國政府施壓,要求確保未來任何貿易政策均按照自由貿易協定進口商品的生產條件符合或高於英國法律目前所採用的更高的動物福利、食品衛生和植物健康標準。
02020-05-22275
巴西農業部評估COVID-19危機後農業貿易將發生變化
巴西農業部評估在COVID-19大流行後,全球將興起農業民族主義,產生更大保護主義,高端市場將尋求當地生產和糧食主權,從而降低進口,因此,巴西應擴大洽簽貿易協定,並塑造可靠的食品供應國之形象。
02020-05-1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