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產業動態 Channel

台灣國際醫療展及銀髮展赴日開辦 「台灣醫材暨健康產業商機說明會」串接台日醫材及銀髮照護產業交流

2018-03-19 13:515890
 

日本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材市場,僅次美國,其龐大的高齡人口所產生的醫療照護需求,也持續推昇市場規模成長,日本更是台灣長期的重要貿易夥伴,為台灣第二大醫療器材出口國。有鑑於此,台灣唯一整合醫療及健康照護的國際採購平台「台灣國際醫療展覽會」及「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於3月15日赴日本東京,於Tokyo Care Week期間召開「台灣醫療器材暨健康產業商機說明會」,分別邀請到兩位重量級的講者:台灣醫材公會洪盛隆理事長及台灣整合照護學會陳亮恭理事長,分別就台灣醫材產業及銀髮照護產業的趨勢發展進行探討,以強化台日產業交流、拓銷海外商機。

醫材特色聚落鏈結產官學研醫,朝高階醫材及個人化醫療發展

台灣醫材公會洪盛隆理事長分析,台灣具備良好的代工經驗,加上ICT產業及精密加工技術發達,正轉型朝向多元及跨領域發展。目前已建構完整的特色聚落,如北部地區以醫療電子及資訊研發為主軸,新竹專攻高階醫材及創新研發,中部致力輔具及微創手術,南部則專注於骨科及牙科醫材,四大區域皆有學術或相關產業供應鏈深入其中,開發人工智慧、高階輔具及醫材等新型醫療技術。此外,生醫產業也是政府主力輔導產業之一,現階段積極導入細胞治療及精準醫療技術,未來可期待深入應用醫療領域。

台灣2025邁入超高齡社會,銀光經濟開啟新商業模式

醫療與健康照護密不可分,台灣整合照護學會陳亮恭理事長提到,台灣是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預計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然而過去的高齡議題大多由政府政策及稅務收入支撐,現值企業經營模式加入並開創高齡產業時期。同時強調老化心態可區分三階段「服老」、「抗老」、「無老」,台灣已進入無老階段,即接受老化並與老共存,基於無老觀念傳遞,銀光商機不僅限65歲以上的高齡者照護,若加上高齡者食品、用品,甚至納入45歲以上的次世代高齡者生活所需,在台將超過1,000萬人口商機。

台灣國際醫療展及銀髮展多元特色主題館,引領趨勢, 串接交流

說明會中除了產業趨勢探討之外,外貿協會李宜靜組長也向與會來賓介紹結合醫、養、護三面向的商機交流平台─「台灣國際醫療展覽會」及「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今(2018)年展覽中將推出多個首次曝光的特色專區,包括「台灣特色醫療聯盟」,將集結大學眼科、禾馨醫療、台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紫陽復健科診所、康緹牙科、醫者診所及願麗醫美集團等7家國內特色醫療診所展出,向國際推廣台灣精緻化的醫療服務,此外,工研院「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場域」,也將於展覽中首次展出3D列印技術列印於醫材上的應用; 而「智慧醫療及物聯網應用專區」也網羅了多家業者展出數位科技於醫療、照護及診斷上的應用。


展期間亦舉辦多項專業論壇,業者於尋找合作夥伴之時亦能深度學習醫療新知,激盪市場新思維。「台灣國際醫療展覽會」及「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將於2018年6月21日至24日於世貿一館舉行,歡迎相關業者線上登記參觀,更多相關資訊請至官網查詢:

MEDICARE: www.medicaretaiwan.com
SenCARE: www.sencare.com.tw


Hate 0
Report 0
Favorite 0
Awards 0
新冠肺炎導致紅外線體溫偵測攝影機需求暴增
華爾街日報今(2020年5月22日)報導,由於發燒是新冠肺炎常見症狀之一,紅外線體溫偵測攝影機需求因此暴增。

02020-05-25306

拉丁美洲各國及地區首長因不同因素謊報武漢病毒疫情之嚴重性
紐約時報指出,歐美等國家疫情逐漸受到控制,而拉丁美洲疫情則直追歐洲,但拉美各項條件無法與歐美等先進國家比擬,已有數個城市陷入全球最危急的處境。

02020-05-22277

德國聯邦政府提供的呼吸口罩出現瑕疵
德國聯邦政府向法定醫療保險醫師協會提供數十萬只有缺陷的口罩,但不清楚最終流向醫生診所的數量。

02020-05-22299

印度積極推動在地製造COVID-19防疫所需的個人防護設備(PPE)
印度紡織部長Smriti Irani於本(5)月18日表示,印度為對抗日益嚴峻的疫情,積極推動在地製造PPE,以降低對進口的依賴。

02020-05-22279

製藥公司AstraZeneca計劃於2020年9月生產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
製藥公司AstraZeneca表示已達成至少4億劑的交易合約,且迄今為止已開發10億劑的總生產能力,其計劃於2020年9月運送第一批由牛津(Oxford)大學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02020-05-22185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推動醫藥出口,促使新加坡4月非石油出口上揚9.7%
新加坡於本年4月7日起實行病毒阻斷措施至6月1日,對經濟造成不小的衝擊,經濟分析師原本對4月出口的中位數預測是下滑5%,但由於疫情推動醫藥出口,反而促使新加坡4月非石油出口上揚9.7%,連續三個月攀升,超乎分析師的預期。

02020-05-20199

歐盟擬將藥品生產回歸歐洲惟有困難度
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本(109)年5月13日報導,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產業供應鏈出現缺口,歐美製藥產業亦未能倖免,惟其衝擊不僅於經濟層面,更影響各國民眾生命及健康

02020-05-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