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產業動態 Channel

醫學會議輪番登場 醫療基金受青睞

2016-03-28 09:362830
生技股價今年以來出現拉回,投資價值也跟著浮現,4月即將有7場國際重要醫學會議輪番登場,是今年上半年最熱的月份,法人分析,一旦會議中,有正面的研發或臨床實驗結果發表,醫療保健類股基金的表現可望受惠,目前是著眼中長線布局醫療基金的絕佳進場時機。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第2季重量級的醫學會議陸續舉辦,以及各次產業投入研發,將使整體醫療保健產業維持成長。
 
舉例來說,4月中旬登場的「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堪稱全球最重要的醫學會議之一,由於腫瘤(癌症)相關藥品目前全球銷售量最大,預期釋出不少新藥研發訊息,是醫療保健類股的一大利多。
 
江宜虔分析,美國醫療類股自2011年下半年本益比開始擴張,股價持續上漲,但今年初以來的股價大幅修正,全球整體醫療類股本益比回到2013年水準,而生物科技類股跌幅為次產業中最大,本益比已回到2011年水準,中長線投資價值浮現。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柯登元表示,生技類股現金水位攀升,就投資角度來看,在公司獲利仍強下,企業更具有償債,併購及資本設備投資能力,現階段投資價值最大,未來總體經濟回穩,指數可望出現反彈。
 
另外從「預估本益比」觀察NBI指數,數值從2015年最高的50倍,回落到2016年2月的33倍附近,又回到金融海嘯以來相對低檔位置,從歷史經驗顯示,NBI指數預估本益比在30倍附近,通常是波段行情啟航的開始。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觀察大型藥企業去年第四季財報優於市場預期,根據Bloomberg公布S&P500大企業中,醫療生技類股獲利與盈收成長率分別為9.37%、10.71%,都居十大類股的第二名,且展望樂觀,2016年成長性居於各產業之冠。
 
從評價面來看,2015年以來,NBI生技指數的本益比大多落在30~55,經過本波下跌,NBI生技指數本益比已來到相對低點,評價面更加合理且吸引力,2、3月面臨醫療會議、併購及IPO淡季,預估指數短線維持整理,待悲觀情緒消散後,更顯其投資價值,將重新受到資金青睞。
Hate 0
Report 0
Favorite 0
Awards 0
新冠肺炎導致紅外線體溫偵測攝影機需求暴增
華爾街日報今(2020年5月22日)報導,由於發燒是新冠肺炎常見症狀之一,紅外線體溫偵測攝影機需求因此暴增。

02020-05-25306

拉丁美洲各國及地區首長因不同因素謊報武漢病毒疫情之嚴重性
紐約時報指出,歐美等國家疫情逐漸受到控制,而拉丁美洲疫情則直追歐洲,但拉美各項條件無法與歐美等先進國家比擬,已有數個城市陷入全球最危急的處境。

02020-05-22277

德國聯邦政府提供的呼吸口罩出現瑕疵
德國聯邦政府向法定醫療保險醫師協會提供數十萬只有缺陷的口罩,但不清楚最終流向醫生診所的數量。

02020-05-22299

印度積極推動在地製造COVID-19防疫所需的個人防護設備(PPE)
印度紡織部長Smriti Irani於本(5)月18日表示,印度為對抗日益嚴峻的疫情,積極推動在地製造PPE,以降低對進口的依賴。

02020-05-22279

製藥公司AstraZeneca計劃於2020年9月生產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
製藥公司AstraZeneca表示已達成至少4億劑的交易合約,且迄今為止已開發10億劑的總生產能力,其計劃於2020年9月運送第一批由牛津(Oxford)大學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02020-05-22185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推動醫藥出口,促使新加坡4月非石油出口上揚9.7%
新加坡於本年4月7日起實行病毒阻斷措施至6月1日,對經濟造成不小的衝擊,經濟分析師原本對4月出口的中位數預測是下滑5%,但由於疫情推動醫藥出口,反而促使新加坡4月非石油出口上揚9.7%,連續三個月攀升,超乎分析師的預期。

02020-05-20199

歐盟擬將藥品生產回歸歐洲惟有困難度
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本(109)年5月13日報導,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產業供應鏈出現缺口,歐美製藥產業亦未能倖免,惟其衝擊不僅於經濟層面,更影響各國民眾生命及健康

02020-05-20181